|
Logo

學校裏的維基:德語課堂中的維基應用

Beat Knaus, Neue Kantonsschule Aarau 州立高中

1 Leave a comment on paragraph 1 0 維基概念的核心仍然未被充分瞭解。世上有很多這樣的發明,備受人們使用,但人們對其領域則不求甚解。維基這個詞語並不只代表維基百科:它所代表的是一個全新的體驗,以編寫及創造知識,實現協同創作的願景。網際網路在最近的十多年促進了人類知識的呈現及推廣,而維基概念則可以作為創造這些知識的過程。首先,一些西方思想史中的基本詞彙,如「作者」、「文字」、「閱讀」及「書寫」都必須在其意義上有所改變。這就代表了作者再也不是一篇文字的唯一作者。文字的創作者成為了一個無名的集體,不斷擴增及編輯該篇文字。文字本身也沒有一個已完成的版本,它會不斷被編輯、更新及加上連結。
最後,閱讀並不是盲目去瞭解一個已完成的文章,而是為該文章進行最佳化的第一步。

1 優點

2 Leave a comment on paragraph 2 0 作為保存幾百年知識的地方,學校在面對這個不斷Wiki15 的世界,並不能免受影嚮,就如人們所預計的。維基可以在學校裏作應用,包括文法學校,特別是德語課。我們要避免維基因胡亂使用而造成的許多副作用,並尋求在以表現及教學為基礎的德語課中,透過適當的管理來激發協同增效作用:

  • 3 Leave a comment on paragraph 3 0
  • 使用維基能夠實現文字流動化:現在,個人創建的文字再也不會無故出現,就像突然從天上掉下來一樣。文字會以半完成品的形式出現,讓人們都知道該文字是需要編輯的。這就是德語教育所假定16,以過程為基礎的寫作體驗,並透過所選擇的媒體作制度上的呈現。
  • 作為德語課堂的媒體,維基有助激勵學生學習。它就像木馬屠城記中的木馬一樣:透過電腦科技,把時髦觸覺融入課程中,然後讓學生更容易接納課程中的內容。
  • 在維基應用的層面上,一些在課程中必須用上的資訊科技技術與媒體技能便不再是麻煩的學習目標,反而成了流行的字彙。在經過處理來源文檔、應付開發及預備方面的問題、呈現及發佈知識,學生可以瞭解學校在媒體化中的好處和壞處。
  • 隨著課堂的內容包含了網際網路資訊,教師在教學方面的地位也被重新定位。教師不再在課堂上發號司令,決定學生要讀哪些文章,而是與學生一起成為讀者,並在學生創建這些文檔時給予支持。教師喪失了作為單獨評論者的地位,反而成為了學習群眾中的第一人(primus inter pares)。

2 所需的條件

4 Leave a comment on paragraph 4 0 要使維基能夠在德語課中順利應用,就最好遵從資訊科技的格言:「保持技術的簡單易用」(Keep It Short and Simple, KISS)。這就從權限的分配開始:所有在系統內的用戶,不論是學生或教師,文檔的作者或編輯者,基本上都擁有同等的權限。在所有知名的維基系統中,都擁有歷史回溯這一項功能,讓用戶可以針對錯誤資訊或惡意破壞,恢復文檔在之前的版本。惡意破壞的次數越少,教師就越放心把維基的管理權交給學生。學生作為維基的負責人,就能夠互相鞭策,共同努力。此外,此擧亦能夠免除教師在維基方面的大量管理工作,因為權力越多,管理責任就越大。任何的特別權限都應該予以取消,包括密碼或類似的登入限制。任何在課堂中發生的事都應該毫無疑慮的公開。另外,登入的方法越容易,學生們就越會接受這個系統。任何相關的檔案都應該能夠快速存取,最佳的方式是一個點擊就可以存取(如透過TinyURL17)。可是,這並不代表系統是永續的。現時硬體與軟體的平均使用壽命都下降,比學校的教學期間還要低。所以,我們也要就媒體教學以及實際方面,考慮平台切換的靈活性。如果每一個學生都擁有能夠無線上網的筆記型電腦,那麼這個靈活性就能大大增加。最近小筆電在市場上的興起,象徵著它跟計算機一樣,將成為學校內的必備品。

3 內部項目

5 Leave a comment on paragraph 5 0 就維基項目來說,基本上可以分為內部項目與外部項目。內部項目原則上也可以透過網址作公開瀏覽,但其主要是為日常課堂範疇中的私人用途而設。外部項目則是開發完備的文章,就像維基百科上的文檔一樣,可以公開給所有網際網路用戶瀏覽。

3.1 作業文檔

6 Leave a comment on paragraph 6 0 首先要指出的是,在德語課中編寫的文檔中,沒有一份不是利用維基發佈的,這也包括那些短期的功課作業,是很自相矛盾的。學生在限期前要把他們網頁上的作業完成,只能實踐家課控制這個讓人頭痛的過程。在這方面,維基的自
動通知系統18 能夠滿足這個要求。教師更能夠從中受益:他們可以根據現有的作業表現,預先在接下來的課堂上作出相應的預備,而不是基於某一天的學生作業成績而隨意準備。如果學生在進行作業方面有困難的地方,教師可以輕易地選擇相關的章節並在其他方面提供協助。對學生來說,他們從維基式家課中也能獲益。他們知道在完成作業後,教師會收到自動通知,這將免除他們對未完成作業的憂慮。此外,學生也能夠瀏覽同學相關的作業,並知道同樣的作業
可以以完全不同的方向進行,這對他們是一大鼓舞。在發佈的同時,課程都會鼓勵學生以比較正式的方式編寫個人文檔。要是知道他們的文字將會公開展示給大眾瀏覽,他們便會更小心的編寫文檔,減少錯誤及掌握重點。編寫的技巧訓練可以與維基作業同步進行。最後,這些數位文檔在管理上十分具靈活性。
就像準備考試時,所有的資料都在維基,而再不用像從前那樣,在厚厚的紙中為不同的資料加上不同標籤。可是,這只是邁向數位日誌的一小步。數位日誌是一個綜合反映學生在該學科上思考過程的媒體,當中除了家課外,也包括筆記、作業、問題、反思及日常個別的考慮。Ruf 與Gallin19 提出了有關對話教學,也就是學生與老師之間持續以書面對話進行教學的概念,透過維基式的數位學習日誌實現了,就跟用手拿筆書寫一樣容易。數位學習日誌帶來的好處是,教師再也不是學生提交作業的唯一接收方及評級員。隨著所有內容變得透明化,所有人都成為學習對話中的夥伴,互相為大家的數位日誌作評論、補充、鼓勵及評分。這樣,教師在評論及評分方面的巨大工作量就可以減至最小。在清楚講解評分標準的前提下,數位作業日誌是一個相當不錯的表現評分基礎。
其他長期的寫作項目也可以轉移至數位區域,以獲得上述的好處。特別是期刊和寫作工作室,它們在維基上能夠受益甚多,在透明度、開放性及教學空間都可以有所增長。

3.2 iBoard

7 Leave a comment on paragraph 7 0 課室裏的黑板或白板長久而來都是教學的中心。傳統的黑板及比較現代化的白板在最近都面對來自數位領域方面的挑戰,並遭受被淘汰的威脅。數位板的出現,其意義不是要取代其他傳統黑板或白板,而是擴大這工具的教學範疇,當中的好處有三個。首先,數位板並不像傳統黑板般,要掛在特定的課室中,而是可以在任何地方經改動後使用。此外,使用者可以在數位板上按「清除」按鈕,便能消除板上所有內容,但數位板亦會自動儲存那些被清除的圖像。最後,數位板可以作互動使用。現在再也不是教師寫字在黑板上給學生看。學生們也可以即時同步的在數位板上書寫。
這個聽起來就很神奇的發明,實行起來其實很簡單。協同編寫只是需要20 一個簡單的網址,以及一份像Google 文件(Google Doc)21 形式的數位文檔。在無需先備知識的情況下,教師可以創立這個數位平台,將所有學生們獨立不同的概念組合起來。數位板最有價值的地方就是,它能夠在最短時間內把大量概念、問題、意見及解決方案集中起來。數位板在長期項目中也能夠不負眾望,我們將在以下作流程方面的介紹。

  • 8 Leave a comment on paragraph 8 0
  • 學生獲分派,或透過分工合作自行分派作業項目(如探討文檔的不同主旨,採用不同方法作闡釋)。
  • 學生在數位作業日誌上進行有關作業。
  • 他們在群組中展示他們的建議答案,並以文字的方式作討論及修改。
  • 學生把結果複製到數位板上。教師要在板上預先準備列表及所需的單元格,以防學生把結果填在錯誤的位置。
  • 全班將按照不同群組得出的結果,以協同的方式進行討論和修改。
  • 獲得一致同意的結果將會由教師或有關團體儲存在一個獨立文檔。該文檔會連接到中央系統,並為寫入保護。一段時間後,累積的文檔將會作為考試材料的基礎。

9 Leave a comment on paragraph 9 0 透過這種方法,所有參與學生的作業過程就能夠複製及儲存至特定的知識庫,而這個知識庫的材料將會日益增加。數位板卻是永遠空白的,並等待著學生在其上面寫上新的知識。

3.3 文檔

10 Leave a comment on paragraph 10 0 在學校寫作教學的原理及實踐中,我們都認定以過程為主導的寫作對持續發展寫作技巧是十分重要的。要把寫作過程從概念開始,透過互相提供反饋到完成作品進行記錄及整理,維基是絕佳的工具。維基在靈活性及穩定性上的優勢,為學生提供合適環境進行長時間作業,作業穩定性就如已完成的作品一樣。在這方面,維基會記錄工序的不同階段及原文版本,並根據不同版本的時序、日期及主題呈現出來。這樣,教師就可以根據維基的編輯工序來進行評分。整個程序可以大概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 11 Leave a comment on paragraph 11 0
  • 學生們會有一個具挑戰性的寫作任務,寫作中講求完美(如科幻小故事,當中有一個古代英雄人物,或有關學校的未來)。
  • 他們會以概念群集與思維導圖來構思如何寫作。這可以透過紙和筆、電腦或在網絡上與其他人互動合作22 進行。使用電腦23 和網絡的好處是可以更容易把這些概念圖融入維基的編輯過程。這樣就能將這些看似混亂的概念群集切換成為有序的思維導圖,從而轉化成寫作大綱。透過維基這個媒體,用戶能在毫無自我審查的環境中建立寫作概念,並將其轉化成穩定的文章結構。
  • 在維基的個人編輯頁面,學生可以以形象化的寫作大綱為基礎,寫出一篇草稿。維基在版面設計方面的選擇不多,這對學生的寫作是有益的,因為可以避免學生分心應付文本的設計。24 在編寫文章方面,會令人分心的功能包括針對同義字、錯字或文法的提示,以及版面設計的各種功能。此外,第一份草稿亦必須在30-60 分鐘內完成。在這種模式創建的草稿,包含了最終作品所需的重要特色及元素,而這些都需要在之後加以編輯。
  • 學生們互相為對方的草稿提供意見。我們可以想像反饋形式會各有不同。在這初步階段,反饋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其他人是以文字形式,就各個主要方面提供意見,互相鼓勵支持。25
  • 班級的學生可以一起分析數位板上的反饋,並把精要的幾個重點找出。如果教師將這幾個重點切換為一個獨立文檔,並為學生提供定位,學生可以把之後的意見連到這些定位點,使意見更為公開透明。
  • 以同學們的反饋及班級中的幾個重點為基礎,同學們會對他們的草稿進行修改。學生可以直接在維基上編輯,或在一個普通或特別26 的文字處理程式上作業,之後才把完成的文字放到維基上。
  • 在需要時可重覆第五和第六點。如果要應付的文字數量增加,同學們可以創立二人小組,並透過雙方面確定工作量、反饋次序及其他提供意見方面的指引27,使二人在小組中的合作系統化。
  • 當然,在往後的寫作階段,教師可以提供具建設性的反饋意見。28
  • 最終作品會在維基的編輯頁面上,以完整格式發佈。
  • 在評核最終結果時,教師可以邀請同學(同一班級,如另外一個班級則更好)進行一個匿名的網上調查。29

4 外部項目

12 Leave a comment on paragraph 12 0 文章經過長期編輯,最終成為佳品,實在是應該放在櫥窗裏給大眾觀賞。這個櫥窗的形式可以是互相連結的簡單網站,發佈的文章則採用網站的格式設計。30
為了確保工序的持續性,把學生們完成的作品以維基形式發佈也是十分有效的。維基在版面設計方面也具備針對性的美化功能,學生在日常作業中對這些功能已經是十分熟悉的。作為維基「櫥窗」的代表,以下我們會展示兩個範例。

4.1 數位博物館

13 Leave a comment on paragraph 13 0 2004 年,來自兩間學校的四個班級(三個班級來自Neue Aarau 高中及其藝術館,另外一個班級是Alte Aarau 的法文班)實行了一個跨學科、跨語言及跨學校的項目,建立了一個擁有83 項作品的數位博物館。83 個年輕人就他們最喜愛的藝術品,以德文和法文寫出主觀描述。每一版的網頁都有編寫人站在該作品前的照片。經過多重上述的評論及反饋過程,以及到訪Aagau 藝術館,學生不斷協同修改作品並最終定稿。他們的作品一方面會在www.wortbild.ch.vu 這一個小型網站展出,另一方面透過一個新開設網站,讓學生公開朗誦其作品。
首先他們會獨自朗誦,然後就會透過Kakaphone 把80 多種聲音組合在一起。

14 Leave a comment on paragraph 14 0 值得留意的不只是藝術圖像以及學生作品所表達的美感,整個項目在實踐方面也是容易的,而項目中的藝術美、媒體及語言三種元素也順利合而為一。

4.2 詩詞辭典

15 Leave a comment on paragraph 15 0 維基的自動連結功能使其適合成為小型的特殊辭典。Neue Aarau 高中在2006至2008 年創立了詩詞辭典,其測試版本仍然於www.erlesen.ch.vu可供使用。學生們必須選出他們最喜愛,在選集裏刊登過,並符合特定格式結構的詩:

Abbildung 1: Vorlage für die Vorstellung eines Gedichts im Rahmen eines Lyriklexikons
Abbildung 1: Vorlage für die Vorstellung eines Gedichts im Rahmen eines Lyriklexikons

16 Leave a comment on paragraph 16 0 表一:學生用的範本
學生們要使用這份數位範本填寫資料,而範本中對資料框的大小已有所規定,所以這些範本可以透過連結,自動成為辭典的一部分。辭典的內容不斷增加,用戶可以點擊詩人名稱、詩的標題、長度、主題等特點來找出要瀏覽的詩詞。項目非常成功,並在2009 年由這伯恩的hep 出版社接手,在www.lyrikonline.ch 繼續運作。

17 Leave a comment on paragraph 17 0  

4.3 維基百科文檔

18 Leave a comment on paragraph 18 0 如果就維基在學校的應用方面,最為人熟悉的就是維基百科了。在瑞士的學校裏,為了應付作業,學生很少會整天都不上維基百科的。與其防止學生使用維基百科作為家課的資料來源,以及在課堂上禁止使用維基百科,不如讓教師們抓住狂牛的角,用另外一個角度來應付維基百科:那就是積極參與維基百科的工作。學生們在學校學到的知識沒有理由就這樣遺棄在學校抽屜而消失的,那麼為何不把這些知識作專業的處理,並投放到一個社會共同的資料庫,與相同語言的用戶共享呢?

19 Leave a comment on paragraph 19 0 基本上,如果有關某一個範疇或文學作品的維基百科網頁已經存在,那麼它們其實無需專業研究人員來作全新構建。所以,我們可以就部分網頁加以補充,改正錯誤或模糊的資訊,並在需要的地方提供說明性的文案。學生們在與Daniel Kehlmann 的小說Ruhm 31 以及Plenzdorf 的Neuen Leiden des jungen W.32 相關的頁面,也透過分工合作的方式,在詮釋及行文方面加以補充與編輯,顯著改善頁面內容的質量。另外,他們在創建新頁面也有不少貢獻,就如有關Tucholsky 的作品Rheinsberg 33 的頁面。基本上,所有在德語課中的教學材料都可以加以利用,當中最適合的就是有關學科核心、不同文學類型的分析以及一些比較新或不知名作品的頁面。在維基百科上進行有關德語教學的作業,要注意以下各點:

  • 20 Leave a comment on paragraph 20 0
  • 首先,教師必須對維基百科的操作要求有所認識。他們一定要有在維基百科上編寫文檔的經驗,才可以為學生給予有效的介紹,而這亦是成功合作的要素。雖然學生們可以透過自學或邊做邊學的方式學會很多東西,但這並不代表可以學會全部。教師在指導及組織方面的角色是不可缺少的。在實行作業前,先安排班級參加導師計劃34 也是一個不錯的主意,而導師計劃則已早在2007 年推行。
  • 當學生都瞭解維基百科的使用守則,並願意遵從時,班級須設立一個維基百科帳戶,並在同一個用戶名稱下編輯或上載文檔。35
  • 在作業方面,我們首先要採取科學研究的角度,這包括驗證有關主題的維基百科頁面是否存在,並以什麼方式存在。基於這項發現,我們便可以決定工作量及如何將其分配。在工作上,我們建議採用分工合作的方式,以拼圖方法完成作業。方法就是把同一份作業交給不同群組成員,讓他們首先自行進行編輯,然後與其他成員分享成果,並把所得的資料濃縮成為一篇扼要的文字。透過這種方式,班級能夠在短時間內進行研究作業,效能比獨立的維基百科專家還高。
  • 群組及班級裏得出的結果可以先在內部維基或數位板上加以作業。學生可以在不同時段觀看其它群組的成果,並在有需要的時候加以評論及修改。
  • 內部文檔修改大致上完成後,學生就可以把它以獨立測試檔案的形式,上載到維基百科的用戶頁面。這些測試頁面基本上可以有很多36,並可在使用過後刪除。37 如果要修改或補充現有的維基百科文章,那麼就最好預先把現有文章,按照已有的格式38 準備一份,作內部修改之用。39 這樣就可以免除把完成的文檔翻譯成為維基編碼語言的繁重工作,而這工作通常都是教師做的。學生亦必須自行解決所有簡單的編碼問題。
  • 文檔經群組及教師評核,並獲一眾同意後,便可以複製到正式的維基百科網頁。我們建議教師或班級代表在討論頁上簡短講述相關的修改。

21 Leave a comment on paragraph 21 0 中學課堂在維基百科進行作業是很簡單及擁有很多益處的。首先,學生能夠親身體會維基百科在可靠性方面的問題,並學會如何判斷不同文章的相關性。具體上,他們對創建維基百科的各種機制建立更深刻的瞭解,這需要在並不完全一帆風順的作業環境中堅持。此外,針對維基百科文章的作業也是大學研究的最佳入門練習,特別是學術性寫作。雖然大量的維基百科文檔都不符合科學研究的標準,但對於中學生的發佈標準來說卻已是頗為嚴格。當中所需的技巧包括客觀寫作、詳細的正式寫作規定以及使用二次文獻來證明所有論點的責任,這為希望成為學者的學生作初步的訓練。能夠對世界的百科全書作出貢獻,這一願景也為學生帶來很好的鼓勵。最後要值得指出的是,這些完成後的維基百科文檔可以作為測驗和考試的基礎。教師們很多時候會在維基百科尋找測驗的材料,而此擧可以將這行為正式化。一個意識到此趨勢的學生,調皮地指出:「現在我們可以正式使用維基百科了!」

參考文獻

22 Leave a comment on paragraph 22 0 Fix, M. (2008). Texte schreiben. Schreibprozesse im Deutschunterricht. 2. Auflage. Paderborn: Schöningh.

23 Leave a comment on paragraph 23 0 Knaus, B. (2009). Einfach schreiben. Deutsch am Gymnasium 2. Rothenburg: Fuchs.

24 Leave a comment on paragraph 24 0 Kruse, O. (2007). Keine Angst vor dem leeren Blatt. Ohne Schreibblockaden durchs Studium. Campus: Frankfurt.

25 Leave a comment on paragraph 25 0 Kruse, O., Berger, K. & Ulmi, M. (Hrsg.) (2006). Prozessorientierte Schreibdidaktik. Schreib- training für Schule, Studium und Beruf. Bern: Haupt.

26 Leave a comment on paragraph 26 0 Ruf, U. & Gallin, P. (2005). Dialogisches Lernen in Sprache und Mathematik. Seelze-Velber: Kallmeyer.

27 Leave a comment on paragraph 27 0 Wolfsberger, J. (2009). Frei geschrieben. Mut, Freiheit & Strategie für wissenschaftliche Abschlussarbeiten. 2. Auflage. UTB/Böhlau: Wien, Stuttgart.
 

page 14

Source: http://tcn.wikiway.ch/chapter-09/?replytopara=6